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网络信息服务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框架及提升路径

作者:时间:2023-08-27

一、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模型

对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普适性框架进行分析梳理,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实践,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框架模型(如图5所示)。该框架模型既有纵向类属层次的划分(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数字素养、数字应用素养与数字发展素养等3个一级维度),又有横向结构要素的分解(主要包括数字化认识等40个二级维度),整体呈现了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多维立体化的结构框架表征,展现了职业院校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有效教学所需的各项素养。该框架模型为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培训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在相关数字化资源开发、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要素框架模型

(一)教师基本数字素养

这一部分描述了教师应用数字技术与资源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础性素养类型。其中,“数字意识”主要包括数字化认识(理解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中的价值及其给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意愿(主动学习和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意愿,以及开展实践、探索、创新的能动性)与数字化意志(战胜教育数字化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信心与决心);“数字安全”主要包括道德意识(遵守技术道德和网络公德、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版权意识(尊重隐私并正确应用版权规则),法律意识(使用数字技术和资源过程中要懂法守法)和安全意识(保护隐私、维护数据安全、注重网络安全防护);“数字技能”主要包括数字技术知识(常见数字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数字技术资源的选择策略与数字技术资源的使用方法;“数字思维”主要包括数字化技术向善思维、数据加工思维与教学生态重构思维。

(二)教师数字应用素养

这一部分描述了教师应用数字技术与资源实施教育教学所需的应用性素养类型。其中,“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有效开展学情分析,获取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制作、设计数字化教学活动,创设混合学习环境;“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利用数字技术资源支持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优化教学流程与开展个别化指导;“学业评价”主要包括选择和运用评价数据采集工具、应用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学业数据分析、得出学业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合理解释;“协同育人”主要包括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培养学生数字素养(计算思维和数字社会责任感),开展德育教育(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模式)与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开展心理健康诊断、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等),推进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协同共育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

(三)教师数字发展素养

这一部分描述了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与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提升所需的发展性素养类型。其中,“学习研修”主要包括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专业(学科、课程)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知识、职业技术应用知识、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知识的持续学习,支持教学反思改进和开展网络研修(共同学习、分享经验、寻求帮助与解决问题);“研究创新”主要包括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法创新(改进教学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批判思维”主要包括问题意识(运用数字工具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数据(灵活使用技术手段多渠道收集数据)与解决问题(多角度分析数据、多方面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专业参与”包括利用数字技术推进组织沟通(加强政行企校之间协同育人沟通,协助开发和改进组织的沟通策略),推动专业(共同体)合作与交流(能够与同事、学习者、家长和其他相关方进行专业交流分享、交流知识和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开展个人和集体教育实践反思,利用数字资源促进专业持续发展与提升。

二、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一)系统设计:构建有层级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

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在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理念、研制经验(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师数字素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特点,制定符合国情和教育目标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以明确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基础标准。二是建议省级层面在国家层面出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省域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与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实际,出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以明确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评价标准。三是建议职业院校层面从“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师”不同执行主体(顶层设计、中层执行和基层实施落地)出发,依据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六个层次(新手、探索者、整合者、专家、领导者与开拓者),制定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分类评价考核标准、二级学院实施计划、教研组(室)实施进程与教师行动方案,形成“四位一体”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培训体系。

(二)资源优化:丰富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资源

借鉴相关学者有关“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研究成果,提出优化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资源的基本原则。一是资源体现多样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促进资源多样性,增强培训的互动性与临场感;二是资源建设者资质体现多主体,实行“专家+名教师+企业导师”多主体协同共建策略,发挥“教育众包”效能,设计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培训资源;三是资源建设依据体现“双轮驱动”,即兼顾标准引领和需求驱动,注重培训资源的实操性、针对性、可复制性,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四是资源供给路径体现群智性,实行多渠道协同、一站式供给,发挥群智力量所提供海量优质资源的价值;五是资源监管机制体现遴选性,推行“政府主导+用户淘汰”的资源监管与遴选机制,构建“教育淘宝式”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资源监管模式;六是教师受益程度体现成果性,以满足教师的真实教学需求为逻辑起点,以知识运用与教学效果提升为导向,评判依据由分享式的效果检验转向成果导向式的考核。

(三)主体激发:培养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主体意识

一是主体道德的塑造。数字技术教育应用的生命价值始终体现在将个体的生命成长、共同体协同成长及其需求置于技术和教育融合的中心,表现为自由成长的教育目的、心灵交融的师生关系、知识流变的学习内容、促进发展的教育方法。职业院校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数字技术变革和教育生命价值现实“联姻”的哲理意义,才能形成主动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道德自觉。二是主体的赋能增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正在推动职业教育发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系统性变革,数字素养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标配”,职业教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支持学习者全时空泛在学习正在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新常态。因而职业院校应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选择权利,如根据产业(企业)数字变革要求增删教学内容;基于云存储技术开发“云活页”新形态数字化教材;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接数字化生产流程,营造虚实联动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建构数字化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出职业技能与数字素养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数字工匠。

(四)制度力行:健全数字素养提升的保障制度

一是经费保障制度。要完善外部经费投入机制,重点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行业等为辅助的投入机制和专项财政补助与扶持体系;健全校内经费的投入制度,设立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专项经费,保障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落地落实。二是健全评价考核制度。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政行企校多元主体协同培训机制,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评价考核标准,推行培训主体质量大数据动态评价考核机制,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体验感和学习效能。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图文信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地址: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邮政编码:442000 联系电话:0719-8126091